您当前位置: 饰品市场网 >> 综合资讯 > 详细信息
老北京过端午节
相关专题: 流行饰品  发布时间:2013-06-10
资讯导读: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初也,“五”、“午”通用,“端午”就是初五。端午节又叫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初也,“五”、“午”通用,“端午”就是初五。端午节又叫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女儿节等,老北京习称五月节,京郊喜欢称五月单五。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包粽子。从五月初一始,人们就忙碌起来。老北京包粽子用芦苇叶,包的多是江米小枣粽子,一般不包肉粽,捆粽子用马莲;南方人爱吃肉粽、煮鸡蛋,捆粽子用五彩线。每逢端午,各家会在头天晚上把粽子煮上,第二天才揭锅。一宿之后,粽子煮透,南方人煮的鸡蛋蛋白都变成绿色了,有股别样的清香。

粽子最早叫“角黍”。《六书精蕴》有“黍者,暑也,待暑而生,暑后乃成也”之说。“黍”即黄米,仲夏最早下来的谷物,古人有尝黍,并祭祀用。角黍之所以做成角形,是因上古人有以牛角祭祖之俗。古人用菰叶裹黍米,取角形。黍又称“火谷”。火属阳,而菰叶水生属阴,这就成了《齐民要术》引《风土记》的注云:“粘黍一名‘粽’,一曰‘角黍’,概取阴阳尚相裹,未分散之时象。”

至于为什么叫粽子,《本草纲目》中说:“ ,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五月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粽子古时又称“裹蒸”、“不落荚”、“白玉团”、“餈筒”。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恶月”、“百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一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故古人用五瑞——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去除各种毒害。古三代还流行兰浴,《大戴礼记》中说,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此日蓄兰采众药,以触除毒气”。所以五月节又被视为古人的卫生防疫活动。

老北京过端午的规矩很多。那一天,忌打井水,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在五月兜售樱桃、桑葚,相传吃这种时令水果为的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食铺争先出售“五毒饼”,喻吃掉“五毒”。成人饮雄黄酒,为儿童在额头、耳、鼻处涂上雄黄,为避五毒。一些人家贴钟馗画像,插艾叶、菖蒲,为驱逐邪恶。另外,五月不能搬家,不能糊窗户,不能剃头。

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五月节女孩子们竞相展示才艺,用五色线绣荷包、用碎花布缝香包。出嫁的妇女利用节令省亲送礼,要不怎么叫女儿节呢。直到上世纪80年代,学校手工课还让学生用五色线缠纸壳粽子,拴成一串,这大概是古代用五彩线绕臂的“续命缕”的延续吧。此外,老北京的儿童还喜欢玩“斗百草”的游戏。比赛时双方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或叶柄,二人各自取一根,相互交叉成十字形,并各自用力拉扯,不断者为胜。这大抵是人们到郊外采集药材后的一种游戏吧。

现在端午节,多数人家已经不包粽子了,习惯到超市买现成的。不过,五月节所褒扬的精神,会一代代流传下去吧。

来源:北京晨报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